房价跌到一年前,买房竟多掏74万!现在买房划算吗?
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
作者|QQ老师
编辑|价值线 小精
给你们讲一个鬼故事。
房价已经下跌的热点城市,买房成本要累计多掏70多万,而且还不包括茶水费、装修费等隐性费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房价降了,买房却要多掏钱
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10月份的房价数据,统计局说,看吧,热点城市房价已经趋向平稳,尤其是深圳,值得表扬。
确实,自去年“10.4新政”,深圳新房成交均价“13连跌”,从55611元/平跌至54288元/平,同比下跌1323元/平,同比下跌2.4%。
按道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买房单价跌,总价跌,购房成本随之下跌,没毛病。
但事实好像不是这样,并且,网上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深圳楼市调控严厉,连跌了13个月,13个月不见了24包芙蓉王,10多包软中华……
言外之意是:房价越跌,压力越大,越买不起房。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房贷利率的变动。
QQ老师以深圳为例,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买一套100平户型的首套房,首付3成,贷款30年,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购房成本会增加多少。
深圳2016年10月份均价:55611元/平
深圳2017年10月份均价:54288元/平
经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房价下跌了,100平米的房子最终只是便宜了不到4万元的首付,首套房贷利率的上浮,让贷款成本大大增加。
房价跌到一年前,买房竟多掏74万,房贷利率上涨的恐怖,只怕没有哪个刚需能跳过房贷买的起房。
房贷利率上浮,买房以后更困难
看到这个小标题,QQ老师想,肯定会有人在后台说,你们就忽悠吧,托,kfs的走狗。呵呵脸
“以后买房会更困难”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进入四季度以来,有超过90%的银行表示目前面临额度不足的问题,平均放款时间由以往的15-60天延长到60-180天不等,部分银行房贷业务受额度影响已进入排队等候办理状态,少数银行分支行暂停新增房贷业务受理。
网上随便一搜,满屏的相关内容。
也就是说,进入四季度后,银行钱荒的厉害,为了稳定金融安全和稳定,往往会先砍掉无利可图的业务。
在第一季度时,有银行表示,二套房能不贷就不贷,首套房没办法,基本亏钱贷款。现在银行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目前房贷对银行来说,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融360监测表示,进入四季度后,银行房贷额度问题将更加明显,银行将严格控制房贷增量,预计明年额度紧张也不会得到大幅度缓解。
所以,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现在不买房,明年贷款买房可能会更加的困难。
房贷利率上调,房价涨还是跌?
中国房地产周期受调控政策影响比较大,房价处于低位,经济下行时,国家倾向于放松调控,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反之,国家房地产调控会锁紧。
一直以来,信贷周期和房价周期关系很“暧昧”。经济学家Steen Jakobsen说过这么一句话:
其他数据都有可能出现超前滞后效应导致的错配,只有信贷周期不会说谎。
而我们通常说的房地产信贷调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微观购房主体限贷,二是整体性提高按揭贷款利率,三是控制银行体系发放的按揭贷款总量。信贷周期是一个波,当这个波传递给一线城市本身具有的长期平稳上涨趋势时,就出现周期波动及短期暴涨。
看不懂?其实很简单,上面这段话其实在说:信贷周期与房价周期呈正相关,只不过两轮周期存在不同的领先和滞后规律。
比如,2012年开发商和个人贷款上升,随后,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也开始上升。
到2013年,开发商和个人贷款到达波峰顶端,开始回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开始下跌。
不管是由于12年供需关系带来的房价上升,还是17年棚改造成的房价上涨,这两者的关系一直处于正相关。
这是从大的层面说房价和信贷周期的关系,现在说回利率方面,只有一句话:
利率上涨会伴随房价横盘微跌;而利率下跌则随后房价上涨。
利率是资金的成本。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升会增加个人购房和房地产投资的融资成本,从而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同理,贷款利率的下行,有助于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两者呈负相关。
这次房贷利率的提高,是房价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利率的上浮,也导致还款压力大增,房价降了100,月供要多还1000。
在房贷政策持续收紧的情形下,这笔买卖买房人怎么算都不划算。可以预见,买房成本今后只会越来越高。
关于中国楼市的总结和预测
1、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处于下行阶段,一线跌幅大于二线,三四线房价缓慢上涨。
2、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上涨有“示范效应”,一线对市场需求反应快,房价率先上涨,率先下跌;
二线城市城市中,增长幅度和节奏分化,其中重庆、武汉、广州进入横盘的状态,成都补涨,其他城市房价进入下行通道;
3、2016年至今,房地产调控不松反紧,加上zf着意于长效机制扭转房价预期,房价在未来两年不会大涨。
4、但由于房贷利率的提高,买房成本将增加。